Post By:2005/11/8 18:10:27
千里追踪大三女生卖身救母真相
大三女生陈易在网络上发出了“卖身救母”的帖子后,得到了超过10万元的捐助。但她的一位同学马上在网络上指责“陈穿着阿迪和耐克的新款,她的演技很好,欺骗了众人”。两位网友因此自筹资金,对此事进行独立调查。然而,他们的调查报告被再次质疑。10月22日,身患重病的陈母突然去世。
为揭示真相,本报记者辗转三地,最终找到了躲避在家乡的陈易。□本报记者由珊珊
□实习生马小六
那扇薄木门终于被打开了。陈易蜷缩在沙发上,穿着睡衣,头发凌乱,眼睛红肿。20岁女孩怀里,紧紧抱着母亲易良伟的遗像。
易良伟是在10月22日去世的。她的死亡,给“
女大学生卖身救母”事件写下悲凉的结局。原本一边倒的观点因此再次转变——有人质疑说:是网友“八分斋”等人的独立调查逼死了这位妈妈。
深圳:本报调查“独立调查人”
10月25日,本报记者见到了“八分斋”——深圳“根本网”总编辑孙国瑜。这是一位30岁的男士,很健谈,曾任“深圳热线”新闻中心主编。
“我知道有很多人在骂我,说我想出名,是刽子手。还有人说我把调查的资料卖给媒体赚钱。”他说,“但我不生气,让他们骂去吧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。”
10月9日,“八分斋”与上海网友“金官人”自费2万元赴重庆,对“卖身救母”的目的进行了追踪。事件的起因为:9月15日,西南大学大三学生陈易在天涯社区发帖“卖身救助急需换肝的母亲”后迅速引起了网友的关注,10万元捐款从全国各地陆续汇来;但时隔三天,一位名叫“蓝恋儿”的网友——她自称是陈的同学——同在天涯称“这是一个骗钱的手段”。由此在网站中引起一片谴责声。而网友“八分斋”等人的调查更引起了一边倒的评论。
“陈易对网友是有所隐瞒的。”10天调查之后,两位“独立调查人”认为。自10月19日起,数万字的《调查报告》开始在天涯社区上连载。该帖的点击率高达20多万。不少网友认为陈母的病情和窘境被女儿夸大,直呼其“骗子”,还有网站以醒目标题“天涯社区惊现全国最大网络诈骗”描述此事。
这个调查不并是“八分斋”的处女作。从2004年9月起,他曾参与网络救助20余次,并多次实地探询需要被捐助的人,判断能否给对方帮助。“我始终坚信自己的动机是正义的。”他说,“我想做出一个范例,让大家知道不能随便利用公共资源——网络不是虚拟的,没有什么调查不出来。”
陈母的去世并未让网络调查者感到意外。“八分斋”说:“易良伟是个非常刚烈的女人。为了挽救女儿的名声,她明知道要死也选择上手术台。”他从其了解到的资料分析,陈母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宜手术。
重庆西南医院:易良伟因何而死
可怜的母亲是在2004年6月跌入低谷的。由于肝炎引发了肝硬化,她不得不进行了第一次换肝手术。“这次肝移植手术比较成功。”西南医院的专家说。10月26日,当本报记者赴重庆进行追踪时,该院医教部主任郭继卫、医疗科科长吴昊以及教授余静波接受了采访。
但据大夫们介绍:2005年4月病人到医院复查时,发现为肝脏供血的门静脉有栓塞,而肝动脉旁又长了一个血管瘤。由于手术切除血管瘤风险太高,所以医生建议进一步观察。陈易母女此后曾到各地求医,向西南医院反馈的信息中,有专家倾向于手术,但西南医院采取了慎重态度。直至今年10月,易良伟因消化道出血到西南医院检查,发现动脉瘤有增大趋势,手术指征越来越强。“这对医生来说是个两难选择,”余静波说,“手术的风险很大——病人经历过肝移植手术,本身肝的功能很差,体质也非常弱;如果不做,血管瘤随时可能破裂,引发大出血,死亡也是一两分钟的事。但易良伟本人强烈要求手术,病人的决心可以增强医生的信心。”
10月20日,西南医院为易良伟施行了传统剖腹手术,切除了肝动脉瘤,并清除了门静脉的栓塞。该院专家认为,就手术本身而言是成功的。但这个虚弱的身体的耐受性很差,所以三天后她死于多器官衰竭。
院方强调,易良伟的手术与强烈的社会舆论没有任何关系。因为根据医学界的规定,只有在病人符合条件时,手术才能进行。
对于陈易发帖时说的“母亲将进行第二次肝移植手术”,专家们予以否认。“这个手术从没有正式提上议程。”郭继卫说,“今年4月我们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时说,如果肝进一步恶化,不排除需要第二次肝移植的可能。而就易良伟的情况来说,还没有到这个地步。”但余静波补充说:“当然,病人和家属可能对病情的理解有误,一听医生提到第二次肝移植,就以为这是肯定的。”
西南大学:“蓝恋儿”隐身
陈易“卖身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?是为了传说中的奢侈生活吗?记者随即来到了西南大学。2003年,女孩考入该校文学院。
但她的大部分同学都保持了沉默,只言片语的信息表明:陈易的性格相对开朗,性格也比较坚强,但很多人曾看到她躲在房间里为母亲哭泣。
事件的另一个主角缺席了。当记者拨通她的电话后,她冷冷地说:“我不是蓝恋儿,也不方便说话。”尽管陈易确认是她,因为“很多事只有她知道——比如鞋子和眼镜的事”。这个女孩又发短信给配合本报采访的一名西南大学学生,强调不要将其电话号码告诉任何记者,“难道要把我逼疯么?!”陈易的母亲出事后,这个女孩也从学校消失了。
就“八分斋”在调查里指出陈易大学四年要花费10万元,西南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邓力算了一笔账:学费每年10000 元,住宿费每年1000左右,书费并不高昂,而生活费每月在300~500元。所以,算起来应该不足10万。他还强调,学校在了解了陈易家庭的情况后,已为她减免了一半学费。
泸州:探访陈易之家
10月29日,记者来到了陈易位于四川省泸州的家。自从母亲去世后,处于风暴中心的女孩完全断绝与外界的联系,她由退休的姨夫姨母陪同隐藏在最后一片静土中。
这是一套两室一厅,约60平方米。没等记者坐稳,姨母就开始展示家中的困顿——她拉开易良伟房间里的衣柜,里面没有挂衣空间,所有衣服都堆在一起。“这衣柜还是易良伟结婚时买的。”陈易的舅舅说。陈易的房间里铺着红色地毯,“ 这是她姨夫从原来工作的宾馆里捡来的。”姨母说着,掀开了地毯的一角,露出凹凸不平的地面。
一个半边被压坏的纸杯被塞在记者手里,换了一个仍是皱皱巴巴的。
在客厅正中,摆着一台25英寸的创维电视机。陈舅说,这件电器买于易良伟再婚的那年。至于“八分斋”提到的红木沙发,陈舅再三解释,是去年他出钱到工厂订做送给陈易母女的,价值1200元。陈易的床边放着一台黑色电脑,女孩说是她刚从学校宿舍搬回来的,花了3000多元。她的叔叔出了其中一半,妈妈给了剩下的钱。
“这套房子是泸州市检察院的周转房,月租90元,物业管理费20元。”陈舅说。
“当年她爸爸在泸州市国土局上班,妈妈是泸州检察院的检察员,一家人衣食无忧。可惜两人先后生病,家渐渐衰落了。”陈舅感慨地说。9年前陈易父亲因肝病去世,同样的病又降临在易良伟身上。
陈易家的房产问题是网友调查的重点。“八分斋”提到了三个数据:几年前卖掉国土局的房子后,陈家购买了检察院的房子——按照检察院一位主任的说法是“就在百子园,160平米”。陈易的母亲也曾卖掉过检察院集资的房子“220平方米”;后来又转让出一套“120平方米”的房子。这些数据让网友感到“不可思议”。
陈舅解释说:陈易父亲去世后,母女住在父亲生前所在的国土局分的房子里。房子后来被易良伟出售,获得不到10 万元。泸州市检察院在百子园集资建房时,易良伟购买了一个220平方米套房的指标,并支付了首期。因经济压力日益增大,就把指标转让了。至于160平方米的房子,是检察院提供的信息有误。2004年2月——第一次换肝手术之前,易良伟和陈舅各购买了一个转让出的江阳区检察院集资房指标,面积都是120平方米。除了支付3万元的首期费用外,又加付1万元的转让费。记者从《转让协议》上看到:兄妹俩买房时是各自付款,户主也分别写了各自的名字。
2004年6月,由于易良伟的手术,他们同时将两套房再度转让给一位姓谢的女士。这张《协议书》上写明:甲方因重病急需用钱手术,将定购……房转让给乙方。陈舅回忆:好心的谢女士不仅支付了两套房共80000元的首期费用,每套还追加了5000元的转让费,并把钱送到西南医院,全部用于手术。
据西南医院介绍:肝移植平均所需医疗费为23万—24万元人民币。术后维护,前一二年的费用一般为4万元左右,状况平稳后,一年也需要1万—2万元。
陈舅告诉记者,2004年6月易良伟进行肝移植手术,从在泸州医学院的治疗到转进西南医院的手术,共花掉医疗费30多万。手术前,向泸州市检察院借款35000元,单位同事捐款25000元,工会补贴5000元,共6万元。医疗保险报销了15万左右,剩下的费用全部由自己负担。
本报记者了解到,在检察院向媒体提供的信息里,证实了以上数据。
查账:捐款究竟有多少
在“八分斋”对陈易进行的调查中,最扑朔迷离的是陈